因有文章內有影音,欲轉載請告知後經同意再轉載!! 謝謝~(我也怕被抓)
突然在介紹完歌舞伎的課堂後,想看看勘三郎。就拿起他13歲時演的連獅子!!
這時候的他還是五代目勘九郎!
但是不得不說,再次看還是覺得,一致公認的經典版不是白說的!!
跳得真棒~~!! 我還是超愛他的,即便他已經走了5年,現在連孫子都襲名了!
他依舊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歌舞伎役者(演員)
演目名 |
連獅子 |
作者 |
作詞:河竹黙阿弥 作曲:三世杵屋正次郎(正治郎とも) |
初演 |
1872(明治5)年 東京村山座 |
獅子和牡丹的組合一直都是共繪在同一張畫框的組合體。不管是屏風還是畫。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的華麗組合一直是日本藝術品的愛用組合。有趣的是,一直都喜歡把獅子被蝴蝶吸引,戲弄與牡丹共舞的畫面,不管是鏡獅子或是連獅子!
牡丹、蝴蝶與獅子總是3角強大組合!!
1861(文久元)年初世花柳寿輔、芳次郎親子所寫的書作品,作曲者是二世杵屋勝三郎,取名通稱「勝三郎連獅子」。內容詞章追加是在1872(明治5)年由三世杵屋正次郎作曲,名字更改為「正次郎連獅子」,由五代目坂東彦三郎、二代目沢村訥升上演這齣舞踊劇。
這齣舞踊劇是取自於能楽『石橋』;「子墜落」、能『石橋』的小書(能樂中的特殊表演)(演出)、同時謡曲中並沒有詞章。歌舞伎的腳本最先是由「勝三郎連獅子」從子墜落那一段開始書寫,「正次郎連獅子」才有加入獅子父親的心情、子獅子看到水中映出父獅子的面影,變得有勇氣得站起來,讓整個舞踊劇更佳的立體。
1901(明治34)年2月、在東京座由二代目市川段四郎和四代目市川染五郎(後來的七代目松本幸四郎)上演時、背景使用了松羽目,就這樣一直到現在都繼續沿用。
實際上親子同台上演的例子很多,獅子掉下去、在藝和勇氣上的修行,與親子間嚴格但充滿父子愛的雙重心情,最後熱演舞踊是這齣戲非常吸引人的部分。
平成年後連獅子開始出現了三人登場,大獅子一名,子獅子兩名,最具代表也是史上第一次的就是十八代目勘三郎和兩個兒子當時的中村勘太郎(現中村勘九郎)、中村七之助一同共演。當然這兩位兒子都有跟勘三郎一起演過二人連獅子!
後來以三人連獅子為題的是父、母、子和睦相處後,子獅子墜落後,嚴格的父獅子,守護著父子的母獅子的家族愛。通常是松羽目(背景的松樹)為背景,清涼山的石橋大道具。
上方舞(關西那邊)_
的二世楳茂都扇性作的『楳茂都連獅子』。1908(明治41)年初演。楳茂都流四代目家元片岡愛之助在2013(平成25)年10月大阪松竹座父。母是中村壱太郎、子是上村吉太朗。之後演者不同但漸漸有三人共演的連獅子上。2009(平成21)6月、親獅子・松本幸四郎、仔獅子・市川染五郎、孫獅子・松本金太郎三人登場的『門出祝寿連獅子』也是很具代表(此公演為松本金太郎襲名公演)。
2016年則是中村芝翫(成駒屋)襲名公演時,同時3個兒子一同襲名橋之助、福之助、歌之助一起共演的四人連獅子,算是第一組演出四人連獅子。
現在再看13歲的十八代目勘三郎(當時的勘九郎)的連獅子,還是覺得很厲害!!
每一個動作的角度,舞踊的線條都還是讓我覺得久久再看一次依舊十分驚艷!
更猛的是,他那像電動馬達一樣的毛振り真的很猛!!!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勘三郎的舞踊,果真是從小就跳得很好!!
比較傷心的是,台上的主角和後見現在都在天國共聚!!
雖然如此,這一版的連獅子還是十分經典!!
首先是父子獅子出場
父獅子比孩子推下山谷想鍛練孩子
子獅子看到父親的練終於鼓起勇氣~~~爬上來啦!!!!!! (應該是跳上來!! )
開心的父獅子迎接子獅子後充分展現父愛後~~~~
蝴蝶就跑來調戲啦!!!
獅子現出原形出來跟牡丹和蝴蝶玩(大誤XDDD
越來越開心~~連頭毛都忍不住搖呀搖起來~~ 子獅子則像裝了勁量電池一樣!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