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介紹關於歌舞伎的節目單,我們稱之為節目單,
但日本將節目單稱之為"筋書"
先來聊聊關於筋書的歷史,
過去其實有不同的稱呼
關東稱為筋書
關西.京都稱為番付
(圖片取自立命館圖書館藏)
與相撲相同的名稱,也是稱為番付表,
↓這是相撲的番付表
不過差別在於相撲的番付表示按照級別由上到下,
而歌舞伎則是上半部寫的不是役者(演員),而是狂言作者、樂器的口雜子方以及振付師(編舞)
下方則是鳥居派畫出當月份主演的役者的上戲照(鳥居派可參考過去寫的歌舞伎豆知識看板畫 )
至於番付表的內容大致有4個部分介紹
1.顏見世番付:這個番付最早是由顏見世番付開始的,每年的11月顏見世興行時公布,而為什麼是11月呢?!因為11月是每年度簽約確定下一年在哪一個座(劇場)通年演出,
也就是每一個劇場告訴觀眾下個年度(從11月開始算)的一年間,有OOO的千兩役者、狂言作者、囃子方會在我們劇場表演,等於是劇場的看板一樣的重要。
這是不用錢的
目前依舊有把番付表寫上的大劇場只有京都南座。
(圖片取自於松竹株式會社官方網站)
2.辻番付:當月份的演出內容及役者介紹的海報,貼出來給大家看
3.役割番付;也有一說是〈紋番付〉(Mon banzuke)。江戶(關東)是以 半紙尺寸(24.2X33.3)6頁做成一本、第1頁是櫓紋(劇場的招牌一樣的木製品,掛在劇場大門中央)。
以中村座為例(圖片取自於江戶東京博物館.此為常設展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最高的那個就是橹
座名2頁役者名和定紋、接著大名題(演出劇目)、小名題(演出細目)、浄瑠璃名題、役人替名(角色名)、狂言作者名、座名等等。大阪的畫大多是1張刷,京都則是橫紙2張刷
這是芝居茶屋(歌舞伎劇場裡的茶點飲食店)會販賣。
4.繪本番付:通常是12-20頁將劇目用畫的方式,這也是販賣方式。一般來說座頭
註1:以上圖文資料取自於Performing Arts Resource Centers 網頁圖片。文字參考於Performing Arts Resource Centers、東京大學文學部網頁、演劇出版社《歌舞伎用語事典》
而現在看到的筋書(也就是節目單) 的內容書寫規格是明治中期開始的,從對演員的藝談,上演年表、對應的俳句、短歌,以及對當月主要的歌舞伎劇目的取材,封面有畫作等等,
內容相當的豐富,說像一本書籍也不為過。
註2:文字內容參考演劇出版社《歌舞伎用語事典》
對照著江戶時代的分類法
事實上現在的筋書內容也大致如此,紙是紙質更好,畫質更好
以今年2月的高麗屋3代襲名為例
封面,有著當月份的季節氛圍
主要演出角色劇照(白鸚為例)
劇目浮世繪
番付介紹
劇目內介紹
劇情內容說明,役者替名(角色及役者名稱),主要的三味線和淨琉璃方(或是大薩摩.或是長唄等等,可參考過去的文章有介紹過歌舞伎的淨琉璃們)
因為當月是襲名公演,因此文字方面以歷代的幸四郎為例,而為什麼是(下)呢,因為1月已經先演過一個月的襲名公演,1月份的內容是上部
主要役者自己解說當月對角色的心得及其他感受,接著的頁面就是所有的役者.口雜子方及振付師的列表
最後是過去的上演紀錄。
由這些現代的筋書與過去的番付表對照,事實上差異性不大,只是現在的編輯內容多元,但繪圖變少。
留言列表